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发布时间:2017-01-05 浏览次数:2567

 

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1、按时上班。准时参加集体备课、业务学习、会议、劳动等,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上下班按时指纹签到,考勤不请他人代签和补签。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先脱岗后办理请假手续,非特殊情况不准电话请假或捎假。

2、衣着得体。不准穿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学区。校内和公共场合严禁穿拖鞋、打赤膊。女教师不浓妆艳抹,不佩戴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饰物,不在工作时间穿过于透、露的衣裙及染红、黄、蓝等怪异发色。男教师不留长发、不蓄怪发、不留长须。

3、规范坐班。坚持在办公室坐班。办公时间不闲谈、不得私自离校、干私活,不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籍,不上网玩游戏、听音乐。手机不开铃声,不在室内接打手机。

4、严格施教。按时上、下课。不得擅自停课、调课和私自请他人代课。严禁不备课上课,不准重复使用旧教案上课。除特殊情况外,应一律站立讲课。上课期间不离开教室,不会客,不得接打手机或发短信。

5、依法执教。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辱骂,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随便把学生赶出教室。班主任无权清退学生。教师须认真检查学生到课情况,了解缺课学生缘由。对学生严格要求,敢于管理。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推脱敷衍。

6、尊重家长。学生有过失,不责怪、埋怨家长,不刁难和侮辱学生家长。接待家长热情,迎送要起立。

7、为人师表。不看内容低级、庸俗的书刊、影视,不参加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活动。不准自立名目乱收费和向学生推销教辅读物、文具等物品,不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办班。车辆规范存放;不在教学区大声喧哗;不在教室、学生寝室、学生集会等场合吸烟;不酗酒。不准酒后上课;不将小孩带入工作场合,不占用工作时间接送孩子。

8、爱护卫生。办公室及时打扫整理,自觉节约水电。不随地弹烟灰及乱扔烟蒂、纸屑及其他杂物。未经本人同意不准随意翻动他人的物品。各室负责人负责保管好室内的微机及其他物品。

9、严肃考纪。监考教师应严格执行考试纪律,防止学生作弊。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试卷,不得随意加分、扣分或送人情分。

10、作风正派。同事间平等相待,相互帮助,不诋毁他人,不搬弄是非。反映问题应通过正常渠道,不背后发议论,不散布不满情绪。

11、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2、行为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13、维护名誉。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

14、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

15、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欺侮他人,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6.文明通话。使用文明用语,讲话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态度友善。

17、言行一致。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则改。

18、认真值日。严格按值班要求办事,认真履行值班职责。

19、爱护公物。借用公物按时归还,损坏东西照价赔偿。

20、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骑违章车,饮酒不驾车。

21、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让座,不争抢座位。

22、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23、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

24、不加入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见义勇为、敢于作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告。

设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