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共青团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网站
团委文件
热门栏目

关于转发团中央《关于在学校共青团试行<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1-10 浏览次数:875

共青团江苏省委

团苏委发〔201830


关于转发团中央《关于在学校共青团试行<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各设区市团委学少部,各学校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落实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现将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学校共青团试行<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高度重视,深化落实工作内容。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是面向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统筹构建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的工作体系。各设区市团委学少部、各学校团委要高度重视文件的落实工作,各高校要注重发挥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结合我省今年推出的“信仰公开课”计划,通过“新思想公开课”“素养公开课”“梦想公开课”“青马公开课”,深入推进基层团支部的“青年学习社”建设,持续掀起“青年大学习”热潮,鼓励青年学生积极追寻信仰、提升综合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各中学要注重团员先进性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结合全年《中学共青团工作要点》,按照分层分类指导原则,深入推进“六个一”团建、团队一体化建设、志愿服务、“诵读学传”活动、仪式教育等重点工作,做好团队衔接,严把团员入口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层层推进,有效构建组织体系。10月底前,各学校团委应对标对表《大纲》规定的思想引领内容和目标,在学校育人工作整体规划下,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各学校团委在学校党委(支部)领导下,积极争取学校相关部门支持,确保经费投入和必需场所,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素质全面的思想引领工作队伍;各班级团支部应把思想引领贯穿支部全年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团认知认同教育,积极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和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引领中的作用。各设区市团委负责推进本地区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大纲》实施工作,协助推进本地区高校《大纲》实施工作。

3.做好总结,努力提升引领成效。各学校团委要加强活动宣传,打造工作品牌,提升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成效,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各学校团委要认真总结《大纲》试行中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建议,撰写试行工作情况报告,各设区市团委要定期对市属高校、中学、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并于201812月和20196月分别报送阶段总结和年度总结。其中,各省部属高校团委直接报送团省委高校部,各独立学院团委由片区牵头高校汇总后报送团省委高校部;各市属高校、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情况由各设区市团委分类撰写报告后分别报送团省委高校部和中少部。《大纲》实施情况将纳入学校团委年终考核。

联系处室:团省委高校工作部

人:曹慧秋、胡芯瑜

联系电话:(02583393586

邮箱地址:jstswgxb@163.com

联系处室:团省委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部

人:李琨、许嘉源

联系电话:(02583393588

邮箱地址:jstsw83393588@126.com

附件:关于在学校共青团试行《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的通知

                  共青团江苏省委

                                   20181011


关于在学校共青团试行《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的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落实团十八大精神和《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有关部署要求,面向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统筹构建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在前期工作实践和课题研究基础上,团中央学校部研究制定了《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现发给你们,请在域内相关团组织中做好转发工作,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如下:

1.转发范围及方式。《大纲》转发范围为各市(地)级、县级团委,各高校(大专及以上,含民办)团委,各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团委。《大纲》转发工作由各省级团委统筹,逐级转发至上述相关团委。

2.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按照《大纲》中明确的省、市(地)、县级团委和学校团委的职责和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努力形成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确保《大纲》在各地各学校落地落实。

3.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大纲》对思想引领工作内容、目标任务、途径载体等作了指导性规定,是学校共青团开展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基本遵循。各地各学校要依据《大纲》要求,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4.注重总结不断完善。各地各学校要对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研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确保试行工作顺利实施。各省级团委要在充分了解、准确掌握基层试行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试行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建议,撰写试行工作情况报告,于20191月和20197月报送团中央学校部。团中央学校部将加强调研督导,根据试行情况适时对《大纲》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共青团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科学化水平。

联 系 人:董俊杰、李 

联系电话:(01085212180

附件:

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

团中央学校部

201895


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

工作大纲(试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落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共青团改革的部署要求,落实团十八大精神,切实提升共青团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科学化水平,特制定《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党团队组织意识培养及其衔接为关键,秉承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面向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统筹构建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有效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切实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基本原则

1.把握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共青团政治属性,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2.遵循育人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共青团工作规律,主动融入“大思政”格局和教育教学大局,找准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使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与学校育人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3.强化一体引领。根据学生思想意识形成规律、主要特点和影响路径,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系统设计、一体推进,使各学段思想引领目标有序递进、引领内容有机协调、途径载体科学有效,促进大中学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整体优化、全程优化。

4.强调学校主体。大中学校是实施思想引领工作的主体,坚持学校为主、上下联动,学校团委要落实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探索和实践,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内容载体、方式方法创新。

5.注重发挥特色。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深化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等品牌活动载体,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形成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合力。

三、工作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基础。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刻认同、衷心拥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

开展世情国情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和诚信品格。

3.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开展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开展团史团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共青团的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增进学生对共青团组织先进性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对共青团的向往和身为共青团员的归属感、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

开展基础团务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共青团和学联、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的基本职能和工作开展,掌握团员发展和团队衔接、团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推优入党等基础团务工作。

四、目标任务与途径载体

1.总体目标

构建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实效性,促进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全面提升。

——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大中学校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层次青年学生的分层引领目标体系和分类引领范畴体系,一体化设计分层分类引领的目标、内容和途径载体,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引领标准体系。

——完善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组织实施体系。进一步明晰各级团组织在思想引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在党委领导和教育部门支持下,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体系和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促进各层面工作有效衔接。

——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成效。通过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将共青团思想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升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成效,既普遍地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着力为党培养一批青年政治骨干人才。

2.各学段目标任务和途径载体


1初中学生

学生特点

初中学生年龄在12岁至15岁左右,逐渐脱离儿童特征开始进入青春期,身心变化最为迅速明显,处于思想道德养成、政治启蒙的重要时期;理想信念尚不清晰,对政治不敏感,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不够关注;自我自主意识强,追求独立平等和自我实现,心理上叛逆、脆弱、敏感;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个体特征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文明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

年级

引领内容

引领目标

途径载体

特色载体

综合载体

七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初步了解近年来国家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少年成长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1.举办少先队建队仪式,组建中队、大队委员会。组织队员参加入团前培养教育,学习团的基本知识。

2.开展“迈好中学第一步,争做合格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3.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新生入学服务。

1.加强组织育人。规范设置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发挥团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开展推优入团工作,培养教育入团积极分子,坚持按照标准发展团员,团员发展程序严格规范。开展少先队建队仪式、入团仪式等仪式教育。执行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做好基础团务和团员档案管理,组织主题团日活动,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构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发挥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发挥学生社团创新深化理论学习、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发挥教育培训作用。

2.推动实践育人。开展“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青团团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我国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法治教育、生态环保等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红色夏令营,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社团发展。

3.推进文化育人。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教育、交流研讨、示范引领、新媒体宣传等途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举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为契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弘扬革命文化,依托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革命纪念地、烈日陵园(墓)等,加强党史国史、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课程学习,采取交流讨论、情感融入、示范引领、时尚吸引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鼓励支持传统文化类社团发展。

4.创新网络育人。支持学校团委、团支部构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设计各类活动引导学生争做“中国青年好网民”,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线上活动,加强网络思想引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

5.深化服务育人。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开展新生入学服务,帮助毕业生群体做好毕业、升学服务和规划;加强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群体的帮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开展 “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开展安全应急、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工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2.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3.了解基本的中学生行为规范,培养遵规守纪意识。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初步了解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增强对党的朴素感情。

2.初步认识共青团,了解共青团的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积极向团组织靠拢。

八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梦,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了解习近平同志是党的核心、人民领袖。

3.了解革命烈士事迹,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奉献社会、超越自我的崇高精神。

1.举办少先队离队仪式,做好团队衔接。

2.组建班级团支部,推行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

3.开展“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十四岁集体生日。

4.开展法制讲座,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理解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3.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建立善良的道德情感,崇德向善。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青团团史和改革开放史。

2.了解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了解共青团、学生会等团学组织的基本职能和工作开展,了解团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培养正确的入团动机,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团员学生积极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和团的活动,培养学生身为共青团员的光荣感。

九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初步了解我国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1.开展励志分享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

2.开展学生心理帮扶疏导,培养健康积极心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培育志愿精神,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2.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自立自强、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理想追求。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

2.了解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团员学生增强先进性。

2)普通高中学生

学生特点

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15岁至18岁左右,正在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增强,开始关注政治和国计民生。价值取向总体健康积极,追求自立自强和自我价值实现。思想意识多元化,存在理想化思维和两极化思维,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极易受到朋辈群体影响,手机和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压力,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困惑等心理问题。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辩证思维初步形成。

年级

引领内容

引领目标

途径载体

特色载体

综合载体

高一

理想信念教育

1.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客观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2.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

3.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1.做好新生团组织关系转接,组建班级团支部,推行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

2.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开展新生入学服务。

1.加强组织育人。规范设置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发挥团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培养教育入团积极分子,坚持按照标准发展团员,团员发展程序严格规范,开展入团仪式等仪式教育。执行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做好基础团务和团员档案管理,组织主题团日活动,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推行班团一体化,发挥团支部在班级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发挥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发挥学生社团创新深化理论学习、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加强中学生团校和业余党校建设,发挥教育培训作用。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

2.推动实践育人。开展“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主题教育;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法治教育、生态环保等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红色夏令营,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社团发展。

3.推进文化育人。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教育、交流研讨、示范引领、新媒体宣传等途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举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为契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弘扬革命文化,依托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革命纪念地、烈日陵园(墓)等,加强党史国史、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课程学习,采取交流讨论、情感融入、示范引领、时尚吸引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鼓励支持理论学习等思想政治类社团和传统文化类社团发展。

4.创新网络育人。支持学校团委、团支部构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设计各类活动引导学生争做“中国青年好网民”,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线上活动,加强网络思想引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

5.深化服务育人。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开展新生入学服务,帮助毕业生群体做好毕业、升学服务和规划;加强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群体的帮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开展安全应急、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工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

2.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3.积极培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初步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认同党的光荣伟大。

2.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团员学生积极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和团的活动,自觉增强先进性。

高二

理想信念教育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了解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3.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1.开展“共青团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模拟政协”等活动,培养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

2.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培养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注重人格修养。

3.培养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认同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

2.认同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团员学生发挥先进性作用。

高三

理想信念教育

1.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志向。

3.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

1.举行18岁成人仪式,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举办业余党校,开展推优入党工作。

3.开展优秀毕业生寻访、分享活动,做好毕业、升学服务。

4.依托国家宪法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观念。

5.做好毕业生团组织关系转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

3.学习了解宪法,具有法治意识素养。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

2.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团员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发挥先进性作用。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三年,学生年龄在15岁至18岁左右,处在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在校学习、技能训练向社会就业(创业)转变的重要人生阶段。受传统教育观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有待提高;独立思想和独立意识开始形成,但还不成熟,更加注重自我体验与自我获得;对政治不太敏感,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但对世情国情民情的了解不够深入;社会责任感正在形成,有机会参与企业实习实训,但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相对不足,适应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化技能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价值取向总体健康积极,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极易受到朋辈群体和各类新媒体的影响。

年级

引领内容

引领目标

途径载体

特色载体

综合载体

一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客观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明确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1.做好新生团组织关系转接,组建班级团支部。

2.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开展行业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等,帮助学生增强人生自信,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推动全体学生团员实名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招新工作,增强对学生组织的了解、认同,提高参与学生组织的积极性。

5.依托学生会组织了解学生需求,利用团属新媒体发布在校学习、生活和办事流程指南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1.优化组织育人。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严格团员发展,加强团员教育,规范开展入团仪式,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团内评优表彰,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功能,发挥学生社团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举办青年团校,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引导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推动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家国情怀;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3.推进文化育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庆日及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契机,发挥各类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入团仪式、升旗仪式、18岁成人仪式等仪式教育活动,开展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话剧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党史国史、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典型选树和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利用朋辈影响、榜样示范等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网络育人。打造团属新媒体集群,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线上活动,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5.深化服务育人。发挥学生会组织作用,做好新生进校、毕业生离校服务;关注、帮扶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学生群体;关注学生普遍性利益诉求,“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联系和依靠社会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2.强化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

3.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团员意识,志愿加入中国共青团;

2.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团员学生积极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和团的活动,自觉增强和发挥先进性。

二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1.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榜样寻访、选树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2.加强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学生群体的关心和帮扶。

3.结合国家宪法日或五四纪念日等,规范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

4.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及时收集、听取学生的普遍需求诉求,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关注解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

2.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3.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团员意识,志愿加入中国共青团;团员学生遵守团的制度,积极参加团的活动。

2.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3.团员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1.做好毕业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移。

2.为就业困难学生搭建岗位对接平台,实施精准帮扶。

3.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开展行业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做好职业规划。

4.利用主题团日、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感恩教育;发挥学生会作用,做好学生离校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价值取向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

2.强化国家意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团员意识,志愿加入中国共青团;团员加强先进性建设,争做合格共青团员。

2.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4)高等职业院校学生

学生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学制三年,学生年龄在19岁至22岁左右,处在成年早期,认知能力具备一定水平,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快速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渐趋成型,处在在校学习、职业训练向社会就业(创业)转变的重要人生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较初、高中灵活,参加校外实习实训的机会较多,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有所增强,但适应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化技能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校内民主氛围渐趋浓厚,社会化程度有较大提升,学生较容易接触或受到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党团认同教育需要在更高的理论层面和更广泛的实践层面深入施加影响。

年级

引领内容

引领目标

途径载体

特色载体

综合载体

一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发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了解,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做好新生团组织关系转接,组建班级团支部。

2.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新生适应教育等为重点,科学设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模块。

3.推动全体学生团员实名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招新工作,增强对学生组织的了解、认同,提高参与学生组织的积极性。

5.加强入学团学组织化服务,依托学生会组织了解学生需求,利用团属新媒体发布在校学习、生活和办事流程指南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6.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组织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1.优化组织育人。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严格团员发展,加强团员教育,规范开展入团仪式,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团内评优表彰,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功能,发挥学生社团创新深化理论学习、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举办青年团校,面向学生骨干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合格团员和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引导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推动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实践项目,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家国情怀;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青年大学习”“四进四信”“彩虹人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3.推进文化育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庆日及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契机,发挥各类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入团、升旗、纪念、庆典等仪式教育活动和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话剧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党史国史、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典型选树和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利用朋辈影响、榜样示范等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网络育人。打造团属新媒体集群,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线上活动,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5.深化服务育人。发挥学生会组织作用,做好新生进校、毕业生离校服务;关注、帮扶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学生群体;关注学生普遍性利益诉求,“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联系和依靠社会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2.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3.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深入了解与认同,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青团;

2.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团员加强先进性建设,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二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信心和信念。

1.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榜样寻访、选树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2.加强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学生群体的关心和帮扶。

3.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及时收集、听取学生的普遍需求诉求,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关注解决。

5.面向青年学生骨干,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2.培养健康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正确处理学业、生活、情感和职业预期等方面的问题。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深入了解与认同,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青团;

2.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年级

理想信念教育

1.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去。

1.做好毕业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移。

2.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

3.为就业困难学生搭建岗位对接平台,实施精准帮扶。

4.利用主题团日、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感恩教育;发挥学生会作用,做好学生离校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强化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强化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觉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抵制与党中央精神相违背的错误言行。

2.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

学生特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年龄在19岁至23岁左右,处于成年早期,认知能力具备一定水平,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快速发展,能较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但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渐趋成型,大多数学生将面临在校专业学习向社会就业(创业)重要转变。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较中学更灵活,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校园民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化程度有较大提升,学生容易接触或受到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党团认同教育需要在更高的理论层面和更广泛的实践层面深入施加影响

年级

引领内容

引领目标

途径载体

特色载体

综合载体

大一新生

理想信念教育

1.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地位。

3.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学习理解,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1.做好新生团组织关系转接,组建班级团支部。

2.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新生适应教育等为重点,科学设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模块。

3.推动全体学生团员实名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组织建设,开展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招新工作,增强学生对团学组织的了解、认同,提高学生参与团学组织的积极性。

5.依托学生会组织了解学生需求,利用团属新媒体发布在校学习、生活和办事流程指南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优化组织育人。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严格团员发展,加强团员教育,规范开展入团仪式,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团内评优表彰,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功能,发挥学生社团创新深化理论学习、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推行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举办青年团校,面向学生骨干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合格团员和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引导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评选表彰红旗团委、红旗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2.推动实践育人。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青年大学习”“四进四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实践项目,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树立科学报国之志;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开展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推进文化育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建党、建军、建国、宪法日、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及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契机,发挥各类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入团、升旗、纪念、庆典等仪式教育活动和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话剧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党史国史、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典型选树和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利用朋辈影响、榜样示范等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网络育人。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注重“网上学生会”建设,打造团属新媒体集群,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线上活动,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5.深化服务育人。发挥学生会组织作用,做好新生进校、毕业生离校服务;关注、帮扶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学生群体;关注学生正确家庭观、婚恋观的树立和引导;关注学生普遍性利益诉求,协助学校做好“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联系和依靠社会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

2.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3.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深入了解与认同,积极参与青年团校,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2.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团员加强先进性建设,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中年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信心和信念。

1.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榜样寻访、选树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2.加强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学生群体的关心和帮扶。

3.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及时收集、听取学生的普遍需求诉求,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关注解决。

5.面向学生骨干,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培养健康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正确处理学业、生活、情感和职业预期等方面的问题。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增强普通学生对党团组织的深入了解与认同,积极参与青年团校,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2.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科毕业生

理想信念教育

1.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深化“四个正确认识”,自觉把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去。

1.做好毕业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移。

2.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

3.为就业困难学生搭建岗位对接平台,实施精准帮扶。

4.利用主题团日、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感恩教育;发挥学生会作用,做好学生离校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强化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觉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抵制与党中央精神相违背的错误言行。

2.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6)研究生

学生特点

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年龄在24岁至29岁左右,处于青年中期,自我意识发展与自我评价处于较高水平,基于自身能力与实践经验积累的创造性思维处于上升阶段,对于世情国情民情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党团认同趋向稳固。思维缜密,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但因自身境遇变化或受错误思潮影响产生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转变时,思想转化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实施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理论引领和更加广泛、深入、可感的实践影响。

年级

引领内容

引领目标

途径载体

研究生

理想信念教育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灵活和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3.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1.优化组织育人。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严格团员发展,加强团员教育,规范开展入团仪式,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团内评优表彰,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发挥研究生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功能,发挥学生社团创新深化理论学习、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举办青年团校和学生业余党校,面向学生骨干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合格团员和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引导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好超龄团员的脱团教育工作。

2.推动实践育人。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青年大学习”“四进四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实习、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推进文化育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庆日及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契机,发挥各类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开展纪念、庆典等仪式教育活动和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话剧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党史国史、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典型选树和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利用朋辈影响、榜样示范等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主题教育,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优良学风建设,增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

4.创新网络育人。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打造团属新媒体集群,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线上活动,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5.深化服务育人。发挥学生会组织作用,做好新生进校、毕业生离校服务;关注、帮扶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学生群体;加强家庭观和婚恋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恋爱观、家庭观,积极践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开展学生最喜爱的导师评选,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文艺体育活动等,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帮助学生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普遍性利益诉求,协助学校做好“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联系和依靠社会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自觉践行和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做到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

党团认知认同教育

1.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团员学生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传播党的政策主张,主动面向身边青年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五、组织实施

《大纲》由共青团中央制定下发,是学校共青团开展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基本遵循。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形成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

1.团中央的任务

团中央负责统筹协调,抓好全国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

加强政策解读和团学干部教育培训,确保基层团组织准确理解和把握工作要求,落实《大纲》不走形、不变样。

做好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全局的作用。

加强德育科研,依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和思想引领工作研究,为《大纲》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2.省市县级团委的任务

省级团委负责统筹推进本地区高校《大纲》实施工作,市(地)级、县级团委负责推进本地区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大纲》实施工作,协助推进本地区高校《大纲》实施工作

加强对《大纲》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健全的领导体制、得力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条件保障。

统筹指导本地区大中学校依据《大纲》要求,从本地区和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定期对学校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检查评估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确保《大纲》在域内学校落实落地。

3.学校团委的任务

学校团委是《大纲》的使用和执行主体,承担实施《大纲》的主体职责。

对标对表《大纲》规定的思想引领内容和目标,在学校育人工作整体规划下,抓住高校、中学共青团改革契机,认真梳理现有工作基础,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等,科学设计思想引领的途径载体,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

在学校党委(支部)领导下,积极争取学校相关部门支持,确保经费投入和必需的场所、设施,为《大纲》实施提供必要支持和资源保障。

重视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选拔培养和培训激励,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素质全面的思想引领工作队伍。

    突出班级团支部的政治功能,把思想引领贯穿支部各项工作和活动,更好地发挥其团结教育青年学生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和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