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凭借扎实的就业工作成效和创新的工作机制,荣获学校“2024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宋琳、王耀、贺恒桃、丁鹏四位教师获评“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优化就业机制,深入扎实就业育人,以“一二三四”就业工作体系为核心,通过多方协同、精准施策,实现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3.85%,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业率100%,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盘棋”协同:高位统筹凝聚合力
学院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院长、支部书记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院领导分包专业、教师分包指导、辅导员全程跟进”的全员责任制。班子带队全年走访企业20家,新增岗位100余个,举办线上线下双选会、宣讲会2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1500余条。通过“订单班”“实习就业直通车”等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全年召开就业专题会议18次,实施“周提醒、月分析、季调度”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就业风险预警与化解体系。同时,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增设“智能制造技术”新专业,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双融入”育人:思想引领贯通职业发展
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通过政策宣讲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国家”的就业观,全年推送基层就业信息300余条,选树就业典型22人,16名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2024届毕业生仇佳振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服役,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另一方面,构建贯通式生涯教育体系,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举办“简历设计大赛”“一对一咨询”等活动,全年累计服务学生600余人次。4名学生在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校级一、二等奖,展现了学院就业育人的显著成效。
“三颗心”护航:精准帮扶提质增效
学院以“贴心、暖心、细心”为准则,筑牢就业服务网络。实施“访企拓岗”行动,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建立困难群体“一人一档”帮扶台账,为重点群体精准推送岗位,32名困难学生中31人成功就业,帮扶率达96.88%;严格审核就业数据,落实“四不准”“三不得”要求,确保就业统计真实有效。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帮助40余名学生签约优质企业;将实践教学融入就业指导,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锻炼;推动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促进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
“四到位”保障:专业体系夯实根基
学院通过“机构、人员、经费、监督”四到位机制,筑牢就业工作基础:设立专职就业负责人,组建5人专项工作团队;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就业活动;建立“半月自查、每月互查、季度抽查”三级监督体系,保障数据真实性。全年开展分类培训12场,有效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院长任晓路表示:就业工作不是毕业季的“百米冲刺”,而是贯穿“三全育人”的“接力长跑”。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持续探索就业工作新路径,助力学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融媒体/图;丁鹏/文;任晓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