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6-20

一、 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201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6.2万人,比2017年增加0.6万人,总量再创新高其中毕业研究生5.1万人,本科毕业生27.2万人,专科毕业生23.9万人。

2017—2018年我省普通高校各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比较见表1-1,增幅见表1-2

 

毕业年度

总人数

其中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2018

562126

51300

271746

239080

2017年

555905

49958

263066

242881

1-1    2017-2018年分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比较

 

总人数增幅

其中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1.1%

2.7%

3.3%

-1.6%

1-2    2018年分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幅

(二)毕业生结构

从毕业生性别看,毕业研究生、专科生中男生人数高于女生人数;本科生中男生人数低于女生人数。其中研究生男女生比为1.08:1,本科男女生比为0.96:1,专科男女生比为1.09:1。

性别

总人数

其中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合计

562126

51300

271746

239080

284083

26643

132812

124628

278043

24657

138934

114452

2    分性别毕业生人数统计

 

从毕业生生源地看,江苏生源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2.3%,其余毕业生人数较多的生源省份有安徽省、浙江、河南和山东省(分别占总数的4.4%、2.6%、2.3%1.9%)。

 

生源地区

江苏

安徽

浙江

河南

山东

北京、上海、广东

西部十二省

其他

占比

72.3%

4.4%

2.6%

2.3%

1.9%

1.2%

7.8%

7.5%

3    分生源地毕业生人数占比统计

从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看,工学学科的毕业研究生人数最多,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44.5%,其次是学(13.4%)和学(11.4%),哲学最少(0.7%);工学学科的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2.7%,其次是管理学(18.4%)和文学(13.1%),哲学最少(0.1%);财经大类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20.9%,其次是制造大类(18.4%)和电子信息大类(12.1%),水利大类最少(0.1%)。

学科门类

工学

理学

医学

管理学

文学

农学

教育学

法学

经济学

艺术学

历史学

哲学

人数

22847

6863

5853

3532

3220

2236

2144

2024

1392

507

347

335

4-1    毕业研究生分学科门类人数统计

 

学科门类

工学

管理学

文学

理学

经济学

医学

教育学

法学

农学

历史学

哲学

人数

115995

50129

35727

21731

16005

13408

7517

7209

3264

623

139

4-2    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人数统计

 

 

专业大类

财经大类

制造大类

电子信息大类

土建大类

医药卫生大类

文化教育大类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交通运输大类

旅游大类

人数

49946

44080

28837

24443

16629

16147

15373

12111

7888

专业大类

生化与药品大类

农林牧渔大类

轻纺食品大类

公共事业大类

材料与能源大类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法律大类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水利大类

人数

7160

5969

4789

1570

1444

1220

709

675

87

4-3    专科毕业生分专业大类人数统计

(三)就业率

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0%,其中协议就业率68.9%,灵活就业率1.9%,升学出国率18.2%;年终就业率96.9%,其中协议就业率75.8%,灵活就业率2.4%,升学出国率18.7%。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保持稳定,升学出国率进一步提高

毕业年度

就业率

其中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升学出国率

2018

89.0%

68.9%

1.9%

18.2%

2017年

89.3%

70.3%

1.9%

17.1%

5-1    2017-2018年初次就业率对比

毕业年度

总就业率

其中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升学出国率

2018

96.9%

75.8%

2.4%

18.7%

2017年

97.2%

76.9%

2.5%

17.8%

5-2    2017-2018年年终就业率对比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看,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3.3%、年终就业率9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3%、年终就业率96.8%,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0%、年终就业率97.0%。

总就业率

其中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初次就业率

89.0%

83.3%

88.3%

91.0%

年终就业率

96.9%

96.7%

96.8%

97.0%

5-3    各学历层次就业率对比

学历层次、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是:工学98.3%、管理97.3%、理学96.8%;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是:农学97.8%、97.5%、工学97.5%;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是:水利大类98.9%(人数较少)、材料与能源大类98.4%、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98.4%、生化与药品大类98.3%。

学科门类

工学

管理学

理学

经济学

农学

教育学

哲学

医学

文学

法学

艺术学

历史学

总就业率

98.3%

97.3%

96.8%

95.8%

95.5%

95.4%

94.9%

94.6%

94.5%

93.2%

93.1%

91.1%

6-1    毕业研究生分学科门类就业率统计

学科门类

农学

理学

工学

教育学

经济学

文学

管理学

哲学

医学

历史学

法学

总就业率

97.8%

97.5%

97.5%

97.4%

97.2%

96.7%

96.3%

94.2%

94.2%

92.9%

92.6%

6-2    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就业率统计

专业大类

水利大类

材料与能源大类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生化与药品大类

农林牧渔大类

交通运输大类

电子信息大类

制造大类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总就业率

98.9%

98.4%

98.4%

98.3%

98.2%

97.8%

97.7%

97.6%

97.4%

专业大类

轻纺食品大类

医药卫生大类

财经大类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土建大类

文化教育大类

旅游大类

法律大类

公共事业大类

总就业率

97.1%

97.0%

96.9%

96.6%

96.5%

95.8%

95.6%

95.5%

92.9%

6-3    科毕业生分专业大类就业率统计

二、 相关分析

)就业地区分布

从毕业生实际就业所在地看,截至1231日,去除升学、出国、应征义务兵等情况,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在江苏就业的共有33.0万人,占同期就业人数的78.0%,其中:毕业研究生2.5万人,占同期已就业毕业研究生的60.5%;本科毕业生15.3万人,占同期已就业本科毕业生的75.7%;专科毕业生15.2万人,占同期已就业专科毕业生的84.7%。

在江苏就业的毕业生中,到苏南地区就业的65.1%,苏中地区就业的15.2%,苏北地区就业的19.7%。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人数较多的有:上海2.6万人、浙江1.6万人、广东0.7万人、安徽0.6万人、北京0.5万人。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及我省苏南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依然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向。

)就业行业分析

从行业流向情况看,在苏就业毕业生中,就业去向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7.2万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7万人)、教育业(3.1万人),这与我省大力发展制造业软件产业有密切关系。就业去向人数较少的行业是: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

学历层次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我省吸纳毕业研究生较多的行业依次是: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吸纳本科毕业生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吸纳专科毕业生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

)用人单位性质分析

从就业单位流向情况看,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的人数最多,36.2万人;到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5.0万人;到机关就业的0.7万人。其中,33.8万人到基层单位和岗位就业。由此可见,国家和我省鼓励毕业生入伍、到基层工作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效应显著。

三、 举措

(一)聚力推进就创政策落地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4号)省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149号)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711号)要求,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基层就业,扶持自主创业,优化就业环境,实施就业援助。二是各高校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政治任务,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明确目标责任,加大考核力度。三是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进一步推动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聚力寻求毕业生渠道就业一是做好“西藏专招”大学生村官” “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学费补偿代偿、升学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扎根奉献。二是鼓励引导毕业生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发挥全省七大高校就业工作区域联盟作用,联合人社部门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岗位推荐和服务接续工作,破除资源壁垒,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推动更深入、更精准的校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

聚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是通过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开展新一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全省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鼓励大学生把投身创新创业视为时代责任,提供更有力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全力支持青年毕业生创新创业。三是通过开展就业创业公益巡讲、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解读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技巧,促进毕业生理性择业,顺利就业。

聚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是着力推进智慧就业平台省内高校全面覆盖,建立全省高校、全省各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供需信息互联互通,共建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二是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精准帮扶,及时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意愿,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长期失业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

四、 取得成效

(一)“智慧就业”工作业态转型一是智慧就业数据中心成效明显。目前91job智慧就业平台已覆盖全省158所高校、329.5万余名学生,年访问量达到9.8亿人次,全年发布299.9万个就业岗位,全年开展“百校联动就业活动”1138场。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了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就创业调研持续深入。持续发布全省高校毕业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苏南地区机器换人计划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中美经贸摩擦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等专业调研报告加强科学预判,引领工作方向,稳住供需预期,拓展机遇空间。三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2018年实现初次就业率连续12超过80%,年终就业率连续14维持在95%左右。毕业生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公平性等就业质量核心指标连续3稳步提升。

(二)就业流向服务国家战略。一是留苏就业比例高位稳定输送了大量毕业生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发展、长江经济带,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中,留苏就业33.0万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78.0%,高于我省生源数比例5.7个百分点;高水平大学(原985211高校)留苏就业2.7万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51.5%,高于高水平大学我省生源数比例18.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人才净流入状态;大学生应征入伍和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人数有较大提高。二是鼓励基层就业实施到位。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0.3万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3.8万人,占就业总数的62.1%;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大学生征集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三是助力中小微企业成效显著。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业,到各类企业就业毕业生36.2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6.4%,其中到中小企业就业的32.6万人,占到企业就业总数的90.2%

(三)创新创业社会成效突显。一是赛事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江苏省选拔赛暨“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省134所高校的2.23万支团队近9万名学生参赛。二是创业成果遍地开花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加大资金、场地、政策扶持力度,省划拨专项经费继续重点建设60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版权所有Copyright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